SIFF EXPLORE|2024迷你电影单元20部入选推荐作品揭晓

zz5f38f

时间 2024年6月22日 预览 3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83235040555090486/

2024-06-22 16:02·上观新闻

6月21日,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迷你电影单元揭晓了20部入选推荐作品及6部导师推荐作品,知名摄影师、摄影指导赵小丁,英国编剧、导演罗飞,导演、编剧邬浪,动画导演、漫画家王卯卯,编剧贾佳薇等五位导师围绕“技术与创意共舞”主题展开讨论,鼓励青年影像创作者大胆探索、勇敢创作。

为更加立足电影本体,上海国际电影节原短视频单元在今年创设第五届之际,正式更名为迷你电影单元。今年,迷你电影单元共收到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余部海内外报名作品,呈现出了更年轻、更丰富、更多元、更具探索性的创作特点。50部候选作品中,有39部是彰显中国影像新力量的本土佳作,其余11部则来自法国、印度尼西亚、英国、比利时等国家,展现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与互鉴。

虽然这些作品篇幅短小,但它们就像一个螺蛳壳里的试验地,让观众由此窥见并感受到了青年创作者们旺盛的创作动能和生猛的创意活力。今年,部分创作者将AI技术运用到了作品创制中,体现了创作者对新技术和新工具的积极尝试。

活动现场,五位导师推荐了他们青睐有加的六部优秀作品。王卯卯揭晓了最佳动画作品《当我睡着了,梦来了》,贾佳薇揭晓最佳剧情作品《蓝蓝的天上白云飘》,邬浪揭晓最佳导演作品《来咧》,罗飞揭晓最具探索精神作品《舞祀》,赵小丁揭晓最佳制作作品《龙门》和导师团特别推荐作品《太阳雨》。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技术发展快速迭代的当下,受众需要更加新鲜的视觉传达,如何在较短时间内讲述好一个故事,如何透过影像捕捉当下的真情实感,记录下这个纷繁芜杂的世相百态,又该如何提升我们的艺术造诣?活动现场,5位导师通过圆桌论坛的形式,分享了各自对超短影像作品创作的独到见解。

赵小丁认为,在未来,短片很有可能发展出一个新的赛道,甚至出现更多的细分类型。“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对时间的利用越来越碎片化,在与长片的注意力争夺之中,短片会显出它特别的生命力。”通过今年的迷你电影单元,他也看到了当下年轻人超强的表达欲,“这些怀揣电影梦的年轻人,很多都是非科班专业的,但他们表达欲已经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各种可能,短片的市场一定会越来越好。”

谈及短片赛道的未来,邬浪也为专注短片创作的电影新人们鼓劲:“很多知名的短片导演,一生可能都没拍过一部长片。”他认为,短片和长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如何在几分钟的叙事里面把你的感受最有效、最精准地传达出来,这是短片创作者最重要的一个能力,我们每个创作者要找到自己所擅长的讲故事的方式。”

在创作层面,导师们也不吝分享了他们的实践所得。罗飞建议,短片在取材上,尽可能多一些“开放性”,“这里的开放性不仅仅指的是故事的结尾,而是我们对整个故事的表达,不要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他认为短片虽短,但优秀的作品一定不是用一两句话能概括的。

作为一名动画导演,王卯卯深刻感受到了技术升级给行业带来的变革和影响,她认为年轻创作者始终要做好“变和不变”这道选择题。“作为电影从业者,我们应该关注这些技术的更新,利用它帮助自己的创作。但我们创作的核心不能变,要相信好的内容不管以怎样的格式呈现,它都是好的内容。”

“从讲故事的角度,我认为短故事比长故事难写。”作为编剧的贾佳薇也强调了短片创作的独特性,“有一位舞蹈大师曾说过,‘舞蹈艺术是融合了直觉,技术与信仰的综合表现艺术。’你用它来形容讲故事的能力,我觉得也是恰如其分的。”她希望短片创作者不要过多追求外在的形式感,而是要在作品中注入更多的感情,“让观众能看到你的观察和信仰。”

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主体板块之一,以及电影节“6+1”阶梯型新人培育体系的基础环节,更名后的迷你电影单元将一如既往坚守初心,不断丰富主体内涵,持续创新活动内容,创造更多互鉴机会,吸引更多青年影人参与交流,为他们铺设圆梦长片之路的第一级台阶,助力更多青年影人持续向电影挺进。

下滑查看 导师推荐作品

下滑查看 入选推荐作品

Copyright2023小老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