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赢了大选但赢得不多,印度股市创4年来最大跌幅

zzdsp42227

时间 2024年6月5日 预览 13

转载:https://new.qq.com/rain/a/20240604A0A8SG00

2024-06-04 22:41·观察者网·发布于上海

【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人们连续第三次对全国民主联盟(NDA)表达了信任!这是印度历史上的一个历史性壮举。”当地时间6月4日,印度总理莫迪在社交媒体上宣布胜选。这意味着他开启第三个总理任期,追平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的任期纪录。
当前计票已经过半但尚未结束。根据初步计票结果,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印人党,BJP)主导的全国民主联盟(NDA)在多数选区的得票数领先。
不过,印人党被认为可能失去多数席位。彭博社称,印人党目前以240个席位领先,低于组建政府所需的272个席位,为莫迪2014年执政以来取得的最少支持。而全国民主联盟(NDA)则以293个席位领先,如果团结一致,足以组建政府。印度国家发展包容性联盟则有望赢得229个席位。
在经济方面,当地时间6月3日,路透社引述印度知情官员说法报道说,莫迪已计划在第三个任期内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如修改劳动法、降低制造业上游产品关税等,以“与中国制造业一较高下”。不过,有专业人士认为,莫迪将印度打造为“全球制造中心”的雄心仍面临土地供应等问题制约。
从政治角度看,印媒认为,若莫迪第三次连任,则意味着印度“世俗主义”可能将彻底走向终结。因为印人党可能将进一步控制上下两院议席至2/3多数,以通过修宪,来实现其一直以来欲彻底边缘化穆斯林的目标。
莫迪在社交媒体X上宣布胜选
印度大选计票工作开启(视觉中国)
4日计票数据陆续公布期间,印人党及全国民主联盟获得的席位低于此前乐观预期,仅以微弱优势领先,一度引发投资者的担忧,导致昨日创下历史新高的印度股市突然出现了大幅逆转,创下四年来最大跌幅。据《纽约时报》称,基准股指已下跌8%,“几乎抹去了今年的所有涨幅”。
综合路透社报道,?印度所有行业股指均受影响,国营企业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银行股下跌7.8%,房地产股下跌9.1%,基础设施股下跌10.5%,石油和天然气股下跌11.7%。
在大选前夕,莫迪曾设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印人党要在议会拿下370个席位,全国民主联盟今年拿到超过400个席位。2019年,全国民主联盟赢得了353个席位,其中人民党占303席。
但在计票工作进行几个小时后,与出口民调预测的莫迪所在执政联盟将取得压倒性胜利相比,实际选情似乎要紧张得多。印人党联盟拿到290个席位,由国大党领导的反对派联盟印度国家发展包容性联盟(INDIA)则拿到220个席位,高于预期的125至182个席位。
“公平地说,400席目前看来肯定遥遥无期。”印人党发言人纳林·科利(Nalin Kohli)当时对“今日印度”坦言,“但我们需要等待……以了解席位的最终情况,因为出口民调显示会出现大规模横扫,(而)目前的计票趋势似乎与此不符。”
虽然莫迪获得连任,但他在议会中的多数党地位将“岌岌可危”,这也为莫迪第三任期的执政带来不确定性。莫迪可能需要寻求诸如泰卢固之乡党(Telugu Desam Party)等地方政党、或较小党派的支持,组建联合政府。
若最终情况真是如此,这将是莫迪政治生涯中第一次领导一个没有绝对多数席位的政府。而这个选择也将考验莫迪,因为泰卢固之乡党并不赞成印人党主张的印度教优先议程。
当地时间5月28日,在印度大选最后阶段投票之前,印度总理兼执政的印度人民党(BJP)领导人莫迪在加尔各答举行的竞选集会上向支持者挥手致意 (视觉中国)
“主菜将在第三任期内出现”,拟对制造业大幅改革
今年2月,莫迪政府在年度预算中公布了印度有史以来最大的资本支出,拨款11.11万亿卢比,比5年前增长了3倍多。他曾说,“过去10年的发展只是开胃菜,主菜将在第三任期内出现。”
一直以来,让印度成为“全球制造中心”是莫迪的关键政策。早些时候,他在孟买做出竞选承诺,称在连任后将立即实施“百日计划”,重点推动制造业、人工智能、基础建设和清洁能源等四个领域的改革。
路透社6月3日称,关于持续发展印度经济,莫迪将印度宣传为全球企业对华实现“供应链多样化”的“替代选择”。世界银行(world bank)数据显示,目前“印度制造”在全球制造业的占比只有不到3%,而“中国制造”则占24%。报道援引一份内部文件内容称,印度政府计划到2030年将这一数值提高到5%,到2047年提高到10%。
文件中没有提及具体细节,报道引述知情印度官员说法称,若本周赢得第三个任期,莫迪已计划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欲“与中国制造业一较高下”。
其中包括修改劳动法,令企业更容易进行用工调整。据介绍,在印度大部分地区,员工人数超过100人的公司,需要获得邦政府的授权,才能雇佣或解雇员工,这妨碍了企业根据需求调整业务。
印人党控制的议会此前已通过立法,将取得该批准的企业规模门槛提高到300人,但受到了各邦政府的阻挠。上述官员透露,莫迪希望6月4日当天的大胜能为他提供动力和政治资本,以击退反对声音,推行劳动法改革。
他还表示,与此同时,对于本地制造商品的关键上游产品,莫迪计划进一步降低征收进口税。
报道称,针对包括高端制造业零部件在内的高额进口关税,推动了印度制造成本上升,这是阻碍印度成为“全球制造中心”的另一个原因。世界贸易组织(WTO)2022年的数据显示,印度对WTO成员国征收的平均进口关税为18.1%,而中国仅为7.5%。
此外,据路透社报道,根据对包括官员、主要投资者代表、经济学家和工会成员等15人访问,他们认为莫迪将印度打造为“全球制造中心”的雄心,还面临工业用地征收等问题制约。
政府机构古吉拉特邦工业发展公司(GIDC)负责开发配备基本基础设施及公用服务的工业园区。其负责人拉胡尔·古普塔(Rahul Gupta)说,GIDC希望通过在政府拥有的土地上提供长达99年的租约来吸引更多的制造企业。他预测,大约两三年后,当地的商业活动会大大增加。但当地官员表示,征用土地和签订基础设施合同需要十多年的时间。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美印政策研究员理查德·罗索(Richard Rossow)亦表示,在这些区域之外,工业集团仍然需要经过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才能获得所需的大片土地,因为地契标注往往不明确,所持土地也很分散。
上述这名印度官员还提到,作为将印度转变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竞选承诺的一部分,莫迪还希望仿照最近为半导体公司和电动汽车制造商提供的一揽子计划,为国内提供生产补贴。
综合印媒《今日商业》(Business Today)报道,就在3个月前(3月),印度政府刚刚批准为“印度人工智能计划”(IndiaAI Mission)拨款超过1030亿卢比(约合人民币89.754亿元),在未来5年内用以加强印度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
经济数据火热,高增长背后隐忧不断
数据显示,印度已连续两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超过7%。联合国日前将印度2024年GDP增长率预测从原先的6.2%上调至6.9%,理由是“公共投资稳固和私人消费强劲”。许多人据此看好印度经济增长前景。莫迪近期更是信心满满地提到要将印度建成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然而,尽管多项经济数据火热,印度国内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印度国内制造业在不同行业的发展并不平衡,加上政策多动,政府单方面的美好愿景和国际社会的投资考量存在明显差距,这也令一些经济学家对印度未来的发展前景抱有审慎态度。
印度2023至2024财年外国直接投资(FDI)净值降至266亿美元,这是2006至2007财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分析表明,印度FDI净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撤离印度的外资金额激增,这受到了全球FDI借贷成本上升、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保护主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
根据印度央行透露的数据,目前有超60%的FDI流向制造业、能源行业、IT服务和金融服务等行业。虽然印度FDI净值在下降,但流入的态势依然强于其他经济体。
按照印度主要反对党的话来说,印度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受益的只是少部分群体。印度国大党议员拉梅什(Jairam Ramesh)表示,印度大型私营企业垄断了数十个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在攫取巨额利润的同时令穷人的生活举步维艰。
“‘印度制造’没有创造就业机会。”美国《华尔街日报》《外交政策》等专栏报道对此指出,尽管印度政府鼓励在制造业创造更多工作岗位,近几年仍有数千万劳工回流农村。有专家警告,这或对印度的经济结构发展造成“灾难性”影响,尤其是制造业熟练工人的长期短缺可能会破坏“印度制造”计划。
欧洲智库“世界不平等实验室”日前发布报告称,印度已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截至2023年3月,印度最富有的1%人口控制着全国40.1%的财富,其收入已达全国总收入的22.6%,两项数据均达到有统计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
上述报告同时还补充称,由于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印度实际上的贫富差距水平可能比报告所展示的情况更为严峻。
“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边缘化运动”
在政治方面,印度知名新闻杂志《大篷车》的政治编辑哈托什·巴尔撰文指出,不同于印度大多数政党,印人党的追求并非只是赢得选举以及独立主导政策施行,而是将政治权力当作达成更宏大目标的途径,即试图将印度改造为“印度教徒的国家”。
印人党作为一个印度教民族主义组织,旨在将印度全面改组成为一个印度教国家。它期望把印度教放置于公共生活的核心位置,将印度教徒身份当作获取正式印度公民身份的条件,甚至拟定法律,扬言要对印度国内众多穆斯林进行拘留和驱逐。莫迪治下十年间,印度穆斯林群体已被公然“贬为”二等公民。
穆斯林与印度教徒对峙,尽管警察在维持秩序,但双方依旧剑拔弩张,甚至互相扔掷石块
文章称,对莫迪而言,若要达成这些更大的变革,势必要求修改宪法,这就要求印人党控制上下两院议席的2/3多数,包括控制联邦院(上院)。如果该党在2025年以及之后的邦选举中持续保持大获全胜且席卷一切的态势,那么其最终必然会获得能够删除宪法中世俗条款和相关表述的权力。
文章认为,此次莫迪如果胜利当选后,未来五年,印人党势必将推行“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系统性社会歧视进程”,穆斯林将愈加被边缘化。倘若该党获得巨大成功,印度政体也可能会经历“不可逆转的重新构建”。
对华关系“有望缓和”
当地时间5月31日,中国新任驻印度大使徐飞洪向印度总统德劳帕迪·穆尔穆递交国书,并进行礼节性拜会。港媒《南华早报》指出,自前任大使孙卫东离任以来,该职位已经空缺18个月,这是自1976年中印恢复互派大使以来最长的一次空缺。
报道称,2020年中印边境局势紧张,两国关系恶化。随着莫迪预计第三次连任并很快恢复对华外交活动,中印之间的关系有望得到缓和。
驻印度大使徐飞洪向印总统穆尔穆递交国书(中国外交部)
综合印度媒体报道,莫迪4月接受访问时曾称,印度和中国“亟需解决两国长期以来的边界问题”。新当选总理的外交议程预计将包括6月在意大利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以及7月在哈萨克斯坦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
对莫迪这一关于中印关系意义重大的表态,徐飞洪在赴印履新前夕接受访问时指出,中方一直认为,中印关系并非某一单一议题或领域能够定义,边界问题不是中印关系的全部。他强调,2020年6月发生边境事件后,中方同印方保持外交和军事渠道沟通,两军已在边界西段4个点位实现脱离接触,中印边境局势总体稳定可控,边境地区是和平安宁的。
5月30日,中国国防部新闻局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也表示,2020年中印边境局势紧张的是非曲直十分清楚,是印方违反两国签署的协定协议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越线挑衅造成的,责任完全不在中方。此后,中方同印方通过外交和军事渠道保持沟通。当前,中印边境局势总体稳定,我们希望印方与中方相向而行,通过对话协商尽早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赵若溪指出,美国和巴基斯坦作为重要第三方,影响着印度对华外交,印度因此难以妥善处理对华关系,这也成为莫迪实现大国梦的一大障碍。
当前,制衡中国是印度外交战略的主要目标之一,在中美竞争态势强化的背景下,印美关系持续深入发展。印度庞大的经济体量、人口体量和发展潜力使其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制衡中国影响力的基石,印度不断配合美国的“印太”外交,意在获取美国的军事、情报和外交支持,在提升自身实力和国际地位的同时,实现遏制中国的战略目标。
中巴友好则被印度视为中印关系的消极因素,由此,印度选择多种对冲策略进行应对。莫迪政府的对冲战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参与美日印澳“四边机制”,推行“印度制造”政策,以及实施“东向行动”政策。
然而,中印是搬不离的近邻。两国同为发展中的大国,同属南方国家一员,中印本应努力回归正常关系,创造双赢局面,这不仅符合中国的利益,同样也符合印度的利益。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Copyright2023小老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