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加征100%关税,成效1.08%?

zzdsp7161d

时间 2024年5月15日 预览 11

转载:https://new.qq.com/rain/a/20240515A0540V00

2024-05-15 14:27·玉渊谭天·发布于北京

5月14日,美方发布对华加征301关税四年期复审结果,宣布在原有对华301关税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自华进口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关键矿产、半导体以及钢铝、港口起重机、个人防护装备等产品的加征关税。
拜登政府上台后,就有内阁官员表示,上届政府对华加征关税损害美国利益。正因如此,上台后,拜登政府就开始审查上届政府对华加征关税。
现在,结果出炉,拜登政府不仅保留了上届政府对华加征关税,还要对华征收新关税。
这样的举措,意味着什么?
这轮对华新征关税中,调整幅度最大、最受关注的,是电动汽车领域——调整后,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的进口关税将由27.5%升至102.5%
102.5%,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根据世贸组织统计,发达国家进口平均关税水平在5%左右,发展中国家在10%左右,中国在7%左右。
上届美国政府主动挑起对华贸易摩擦时,美国自中国进口的平均关税上涨到21%左右。
102.5%,这一数字骇人听闻。
但从行业本身来看,当前,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现实影响,几乎没有。
事实上,美国人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美国大西洋理事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出口总额同比增长70%,达到341亿美元。这其中,美国为3.68亿美元——占比1.08%
换句话说,美国市场对于中国电动汽车品牌来说,微乎其微。
对于这个现象,谭主对美国媒体的相关报道进行了统计发现,其中大部分报道都提到,这是因为原有的27.5%的关税让中国新能源汽车对美国市场“望而却步”。
这是事实吗?或者说,这是全部的事实吗?
再对这些报道进行进一步分析后,谭主又有了一些新的发现。
最近,美国媒体频繁报道一款由中国新能源汽车公司生产的电动汽车。
事情的起因是,有一家美国公司购买了该款电动汽车并对其进行了拆解。这款电动汽车在中国的售价约为12000美元。美国的汽车工程师们发现,性能与这款中国电动汽车相当的美国电动汽车,售价却超过30000美元。
谭主之前曾经提到过,美国对本国电动汽车有最高7500美元/辆的补贴。这种补贴是歧视性的,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无法享受。
但即便这样,在刨除掉补贴以及27.5%的关税后,这款车仍比同等性能的美国电动汽车更具竞争力。
那为什么中国电动汽车品牌没有大规模进入美国市场呢?
长期关注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专业人士告诉谭主,相比于关税壁垒,中国车企更担心美国的营商环境。
一段时间以来,多位美国政客以“国家安全”为由,渲染中国电动汽车的“风险”,并推动拜登政府出台对中国电动汽车的限制措施。
一个汽车品牌想要进入一个国家的市场,需要同步搭建自己的经销渠道以及售后渠道,这些都意味着巨大的投入。而在美国当下政治风险如此高的情形下,中国车企自然不会去开拓美国市场。
换句话说,美国市场对于中国车企来说微乎其微的现状,会持续存在一段时间。
而拜登政府在这样的情况下,出台了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政策。
事实上,美国对华新加征的关税,基本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就拿太阳能来说,有报道显示,2023年,中国向美国出口了330万美元左右的太阳能电池,不到中国出口总额的0.1%。同时,2023年,中国向美国出口了1315万美元的成品太阳能电池板,占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出口的0.03%
这样的行为,都不是一拳打在棉花上,而是一拳挥在空气里
那拜登政府,为何还要出台这样的政策呢?
除了加征关税,最近一段时间,美国政府还在加大力度出台歧视性补贴政策,针对外国车开展国家安全风险审查。从美国政府对这些措施的解释中可以看到,它们最终都指向一个目的:
美国政府希望把中国电动汽车排除在美国市场之外,以此来“培育”美国本土的新能源汽车,乃至美国本土的新能源产业。
美国汽车创新联盟表示,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建立起了10到15年的领先优势。中国的领先,也成了多个美国行业协会和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要求打压中国的理由。
但问题是,打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就能让美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吗?
谭主搜集了美媒分析美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缓慢的报道后发现,“用户体验”是美国消费者是否选择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参考依据。
听起来,这是一个很主观的维度,但这一指标背后反映的,是深层次的客观现实。
谭主找到了一位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的头部汽车博主,通过他最近在加州驾车的亲身经历,可以管窥美国消费者究竟在犹豫些什么。
当前,加州正走在美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前列,它不仅是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第一的州,也是美国第一个计划全面转向新能源汽车的州。
但该名博主表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在于,加州的公共充电桩几乎都被破坏而不能使用。
统计数据也支持这个感受——根据加州地方政府统计,在加州的一些城市,公共充电桩的破坏率高达近70%
而在全美范围,“充电点”(ChargePoint)、“美国电力”(Electrify America)、“布林克”(Blink)和“埃维戈”(EVgo)等最主要的公共充电桩公司的设备,有高达30%的时间都无法工作。
对于这种情况,美国政府和承包公共充电桩建设的企业却没有一个站出来承担责任。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要从美国的政策说起。
相关政策中提到,会对充电桩的建设提供补贴。但
Copyright2023小老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