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论(一),绕来绕去不累吗?不累,一旦把你绕进去,我就通吃

zzdspe6ed3

时间 2024年5月5日 预览 18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64936650578854450/

首发·独立面壁人

#精品长文创作季#

说几句题外话,这段时间,其实头条给的流量还不错,如果只看眼前利益,我应该紧抓时事写几篇爆款,赚他一笔,而且我也自认为即便是分析热点也有些自己的思考,不完全是水文,但是内心中还是抑制不住想与大家分享一些规律性东西的冲动,因为我觉得大家花时间看我的东西,至少应该对大家理解世界有哪怕一点点的帮助,以后时事类如果有非常好的点子也会写,但接下来几篇的重点是我国古代经济学名著《盐铁论》。

《盐铁论》篇幅太长,不可能一篇文章讲清楚,所以得出一个专题,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去写《盐铁论》,因为从它身上大家几乎可以看到当前全部经济问题的影子,比如说阿根廷总统米莱的改革呀,比如说国内一些学者关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优劣的争论呀。

《盐铁论》主要讨论的是经济问题,但是通读全篇后我们又会发现它还囊括了社会治理模式,道德与利益间的取舍,甚至战争与和平等话题,某种意义上说,《盐铁论》是关于汉昭帝以前所有社会问题的大讨论。

就阅读体验来说,《盐铁论》读起来并不枯燥,因为它是以对话的形式呈现的,但也正是因为此,人们在读它时不容易抓住重点,看不懂辩论的双方真正要达到什么目的。

《盐铁论》不容易被读懂的另一个原因辩论的双方都在搞那种顾左右而言他的说话方式,既把自己的主张披上道德的外衣,嘴上全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我们今天为《盐铁论》做一个开篇,试着剥去那些华丽辞职,为大家呈现辩论双方的真实目的。

《盐铁论》的第一篇,让我们开始吧。

背景

首先还是得介绍一下故事背景,《盐铁论》成书于汉宣帝时期,作者叫桓宽,是一名郎官。

某种意义上讲,《盐铁论》是一篇经过加工修饰的会议纪要,其要记载的会议就是汉昭帝六年由大司马霍光主持召开的“盐铁会议”。

这次“会议”可不得了,当时汉帝国的实际最高权力者大司马霍光几乎是把朝堂和民间所有“能人”都给找来了,虽然以盐铁问题为引,但是参与者几乎把当时社会上存在的所有问题都讨论了一遍,会议过程整整持续了小半年,讨论过程那是相当的激烈。

最后讨论竟然出现了某种失控的倾向,这让会议的发起者大司马霍光不得不叫停了讨论。

“盐铁会议”为什么一定要召开,这也离不开当时的社会背景。

汉武帝整整折腾了50年,其在任期间对外北伐匈奴,南征百越,对内打击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再加上汉武帝晚年也迷上了修宫殿,这些哪一项都离不开钱。

为了支撑庞大的政府开支,武帝一朝可谓把能想到的和想不到的搞钱手段全都用上了,在这一套搞钱组合拳的作用下,上到刘姓诸侯王,中到全国范围内的商贾,下到平民百姓,都被搜刮的死去活来。

汉武帝晚年以罪己诏的方式宣布不再大规模对外用兵了,算是跟自己的过去挥手告别,但是这份《轮胎罪己诏》发布没有2年,汉武帝本人也撒手人寰了,留一个民生凋敝的天下给小皇帝刘弗陵和以霍光为首的五位辅政大臣。

面对已经近乎崩溃的民间经济,从庙堂到民间,整个社会上重新回到文帝景帝时期修养生息的国策的声音很大,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武帝虽然在死前亲自宣布不再对外大规模用兵,但是为了适应他大规模对外用兵而设立的那些搞钱机构依旧在运转,如今既然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变成了恢复经济,那么这些机构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就是一个急需讨论的问题,基于此,霍光决定召开这次盐铁会议。

当然,这里面霍光是有私心的,这个咱们接下来细讲,这里不展开。

聪明人的对决

来看看盐铁会议的双方“辩手”吧。

其中一方是在朝中位高权重的御史大夫桑弘羊,桑弘羊在武帝朝可是辅助武帝制定一系列经济的第一人,某种意义上讲,他是武帝的“首席财务官”,武帝一朝那琳琅满目的搞钱手段有一大半都出自桑弘羊之手。

桑弘羊的个人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武帝一朝如此之大的开销,桑弘羊竟然真在没引发大规模起义的情况下给搞定了。

也正是因为能力出众,桑弘羊与霍光一样都被武帝列为小皇帝的辅政大臣。

有一点值得注意,桑弘羊与霍光不是同一派系,所以二者在权力上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这一点很重要,它直接影响了后续讨论的进程。

辩论的另一派被称为“贤良文学”,但严格意义上讲,“贤良”与“文学”不完全一样。

“贤良”选仕自汉文帝时期就有,由地方指派所谓“品德高尚”的人来到中央做候补官员。

“品德高尚”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它没有固定的标准,所有的模糊地带都有权力的运作空间,所以所谓“贤良”大多都是地方有实力家族的子弟。

相比于“贤良”,“文学”的出现较晚,它是汉武帝确立了独尊儒术的治国方针后在宫廷中招募的儒学学生,他们在官办的太学中学习儒家经典,学成后有较大的机会当官。

那么谁又有能力将子弟送到太学去学习儒家经典呢?肯定还是地方上有实力的家族呀。

总之,“贤良”也好,“文学”也罢,都是出自地方有实力的大家族,他们有一个优势就是熟悉儒家经典。

好,以上就是盐铁会议的双方辩手,现在,双方要开始辩论了。

不说人话

盐铁会议要讨论的主题在经济领域,但是讨论之初,谁也没有提经济这个问题,而是不约而同地去抢占舆论制高点。

先占领道德高地是中国辩论活动中的惯例,如果道德高地丢了,后面的辩论也基本不用进行了。

“贤良、文学”首先发言:说国家应该以爱民为本,不可与民争利。

儒家已经被汉武帝拔高到一种近似于国教的地位,虽然汉武帝的本意是让儒家变成他的统治工具,但他没想到的是,儒家这面大旗既然已经树起来了,它最终会落到谁的手里就不是汉武帝本人能够控制得了的了。

御史大夫桑弘羊给出回应:匈奴屡次犯边,劫掠边境,屠杀边民,朝廷为了保护边境人民,需要组建军队打击匈奴,打仗需要用钱,盐铁专卖、均输平准等政策能赚钱,所以很有必要存在。

“贤良文学”们与桑弘羊都说自己干的事是为了国家和百姓,这一轮关于道德制高点的争论,双方不分上下。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当时的盐铁专卖和均输平准两项经济政策。

盐铁专卖好理解,汉武帝时期开始,盐、铁、酒三种生活必要品由国家专营,其他人不得进入,“均输平准”稍微复杂些,武帝时期,朝廷设立均输官,游走于全国各地,在商品价格低时买入商品,价格高时卖出商品,如此不但能帮助国家赚钱,还能起到平抑物价,防止物价过份波动的作用,当然,这些作用只是理论上成立。

盐铁专卖与均输平准都是帮助国家赚钱的,“贤良文学”以这两项经济政策与民争利为由提出反对,而桑弘羊则以这两项政策能增加国家收入,并能起

Copyright2023小老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