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总书记点赞的顶梁柱

zzdsp49847

时间 2024年5月2日 预览 12

转载:https://new.qq.com/rain/a/20240501A02KGE00

2024-05-01 10:09·人民网·发布于陕西

李昌禹 易舒冉 邱超奕
中国空间站遨游太空,国产大飞机一飞冲天,中国高铁叫响全球,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近年来,一系列大国重器、一个个超级工程、一项项科技成就,背后都离不开技艺高超、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们默默付出、孜孜以求。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高素质的劳动者大军不可或缺。
“要树立工匠精神,把第一线的大国工匠一批一批培养出来。这是顶梁柱,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高度评价大国工匠,强调“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激励广大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激发起广大劳动者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磅礴力量。
“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
“你是大国工匠。”“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一席话,让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车首席技能专家孙景南激动不已。
作为来自一线的工匠,孙景南在发言中分享了她的思考:“何为‘匠’?就是在专业领域中对自己‘斤斤计较’,历经磨砺方能实现突破。”从业30多年,正是凭着这股“斤斤计较”的劲头,孙景南从学徒工成长为中国中车著名技能专家、外国专家眼中赫赫有名的“东方女焊神”,见证了我国轨道交通从传统的铁路客车到地铁、高铁动车组,从国外技术引进到大范围自主研发的奋进历程。
孙景南正是中国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的代表。无数能工巧匠在浩浩荡荡的时代大潮中,一步一个脚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厦添砖加瓦。
步入新时代,大国工匠的时代价值更加凸显。在电机公司挑战水轮机装配世界级难题,在汽轮机厂为大国重器注入澎湃动力,在文物保护中心“复活”千年文物……作为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们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深入钻研、勇于创新,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唱响了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对培养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高度重视,关心关怀他们成长成才,勉励他们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练就过硬本领;到地方考察调研,总书记常常走进车间班组,看望慰问技术工人、能工巧匠,询问生产生活状况。
“大国工匠,国家就需要你这样的人。”
2021年6月2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七一勋章”颁授现场。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让“好焊工”艾爱国终生难忘。
艾爱国来自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工作50多年来,他凭借高超技能,为我国冶金、矿山、机械、电力等行业攻克技术难关400多个,赢得无数“军功章”:全国劳模、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科技进步奖……
“你的职称走的是哪个序列?”
2022年10月17日,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习近平总书记询问来自广西汽车集团的郑志明。
在一线干了20多年的郑志明,详细向总书记汇报:“咱们国家出台了打破天花板的政策,我刚评上特级技师,还评上了高级工程师。党的政策让我们职高毕业的工人,也有了好出路。这是过去想都没有想到的。”
研磨、锉削、划线、钻削,作为一名钳工,郑志明在与钢铁“对话”中练就了精湛技艺,对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可以控制在0.002毫米,被评为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殷殷话语,彰显爱才重才的深厚情怀;切切嘱托,饱含对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殷切期待。
从要求工会“协同各个方面为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到在新年贺词中向“每一位‘大国工匠’”致敬,从将“大国工匠”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到称赞他们为“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国工匠的看重一以贯之。
“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大国工匠是“顶梁柱”,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作用愈发凸显。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重要阐述,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为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提供了更宽广的平台。
“我希望自己敲出的一串串代码能解决更多实际问题,让大家感受到技术带来的福音。”算法工程师彭菲,是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最近在和其他行业工匠的交流中,彭菲发现在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人工智能大有可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可以展现新作为、取得新突破。”彭菲说。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率先垂范下,全国各地以崇高礼遇褒奖、致敬大国工匠。创建“大国工匠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搭建劳模工匠开展“传帮带”的工作平台,充分发挥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示范引领作用……如今,大国工匠日益成为全社会最闪耀的群体之一,各行各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一架绣绷、一缕丝线、一枚钢针,在江苏苏州古城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一家小店里,深研刺绣技艺30多年的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卢建英埋首锦缎之上,巧手翻飞。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见到了正在绣制《桃花太平鸟图》的卢建英。从祖母、母亲到她和女儿,苏绣这门技艺,在这个家庭已传承四代。
习近平总书记深有感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表现出的韧性、耐心、定力,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这样鼓舞人心的话语,也激励着天津古文化街的手艺人们。
在天津古文化街的老字号泥人张,一件件泥塑作品神形兼具。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店铺,一位手艺人正专注修复“孔子抚琴”的泥塑,说起晾干、烧制、打磨、上色等工序。习近平总书记感慨:“一代代接续的工匠精神,让文脉得以绵延不息。”
工匠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诗经》中吟诵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庄子笔下的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长城、故宫的宏大壮观,四羊方尊、“马踏飞燕”的精美雅致……都是中华民族先民工匠精神的具体呈现。
新中国成立后,一批又一批劳动者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弘扬工匠精神,用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共和国的史册上,镌刻着他们的荣光。
时代不同,但精神永续,薪火相传。
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烛照时代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大家“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Copyright2023小老板科技